文 | 創業最前線,作者 | 左星月,編輯 | 王亞靜
早年,釣魚普遍被認為是中老年男人打發時間的無聊項目,而如今,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釣魚大軍,也催生出龐大的市場。
近日,主營釣魚裝備的樂欣戶外國際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"樂欣戶外")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。
樂欣戶外主營釣魚裝備,擁有 9000 多個 SKU,有"釣魚裝備之王"之稱。但是,公司近年來卻陷入業績下滑的困局。
此外,公司與關聯方泰普森集團關聯交易頻繁;代工收入占比超 90%,難破自有品牌困局,這些問題都為樂欣戶外的 IPO 之路增添了不確定性。
1、楊寶慶 2 萬元起家創業,業績波動明顯
公司創始人為楊寶慶。1991 年,楊寶慶拿著借來的 2 萬塊錢,買了 20 臺縫紉機開始創業,在杭州創立康達皮塑廠,也就是泰普森的雛形,開始從事承接餐包代工訂單。
在經營過程中,楊寶慶發現了歐美這個巨大的戶外用品市場,因此決定開始生產折疊式戶外桌、椅、床等,后又涉足漁具產業,而楊寶慶也深愛釣魚活動。
樂欣戶外的前身,正是泰普森集團旗下釣魚裝備業務主體。2022 年 6 月,樂欣戶外的經營主體浙江樂欣戶外用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
2024 年,為籌備在港交所上市,樂欣戶外進行了股權重組,重組完成后,泰普森集團不再是樂欣戶外的控股股東。
樂欣戶外的主要產品為釣魚用具,包括釣具及釣魚裝備兩大類。
(圖 / 樂欣戶外官網)
釣具是指用于從水中捕捉魚類的工具,例如魚竿、漁輪、魚鉤、魚線及魚餌;釣魚裝備一般包括釣魚椅及床椅、釣魚箱、釣魚推車、漁包、睡袋及帳篷,可以提高釣魚人在戶外環境中的便利性、舒適性和效率。
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,樂欣戶外擁有超過 9000 個 SKU 的釣魚裝備,涵蓋釣魚椅、釣魚床、魚竿支架、釣魚箱、釣魚推車、漁具篷、全圍傘、釣魚包及抄網。
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,以 2024 年的收入計,樂欣戶外是全球最大的釣魚裝備制造商,市場份額為 23.1%;同時,公司也是我國最大的釣魚裝備制造商,市場份額為 28.4%。
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,楊寶慶通過全資子公司 GreatCast 間接持有樂欣戶外 88.06% 的股份。此外,楊寶慶間接持股的 Outrider Partnership 持有公司 6.71% 股權。
因此,楊寶慶、GreatCast、Taihong 及 Outrider Partnership,實際控制樂欣戶外約 94.77% 股權,為控股股東。
(圖 / 樂欣戶外招股書)
目前,楊寶慶在樂欣戶外擔任董事長兼非執行董事,其女 LEI YANG 今年 30 歲,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。
不過,釣魚這種"孤獨的快樂"似乎正在逐漸被人們拋在腦后,樂欣戶外的業績明顯波動。
2022 年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(以下簡稱"報告期"),樂欣戶外的收入分別為 8.18 億元、4.63 億元、5.73 億元和 2.23 億元。2023 年,公司收入較 2022 年幾乎"腰斬",2024 年收入有所回升,但較 2022 年仍然有很大差距。
同期,樂欣戶外的利潤分別為 1.14 億元、4900.1 萬元、5940.5 萬元和 3023.2 萬元。
可見,即便頭頂"行業第一"的光環,樂欣戶外近年來的生意也并不好做。
2、向泰普森大額分紅,關聯交易合理性存疑
楊寶慶把釣魚裝備業務從泰普森集團剝離出來,試圖讓樂欣戶外在港交所獨立上市。樂欣戶外也在招股書中表示,公司與泰普森集團的業務有著明確的劃分。
但雙方的關系依舊緊密。「創業最前線」注意到,泰普森集團與樂欣戶外之間的關聯交易較為頻繁。
據悉,2022 年 10 月,樂欣戶外與浙江泰普森控股附屬公司浙江泰普森科技簽訂租賃協議,租賃其 1.36 萬平方米物業,年租金 280 萬元。
不僅如此,樂欣戶外還向泰普森集團出租物業。樂欣戶外預計,2025 年至 2027 年,每年來自泰普森集團的租金收入均不超過 100 萬元。
除了互相租賃物業外,2024 年 7 月 29 日,樂欣戶外還向浙江泰普森實業分派現金股息 6500 萬元。
天眼查顯示,楊寶慶和妻子袁利平通過浙江泰普森控股,間接持有浙江泰普森實業 75% 的股份。也就是說,這 6500 萬元中的多半都進入了楊寶慶夫婦的"口袋"。
(圖 / 天眼查)
在經營層面,泰普森集團還是樂欣戶外的供應商以及大客戶。
招股書顯示,報告期內,樂欣戶外向泰普森集團采購倉儲服務和加工服務,采購金額分別約為 8310 萬元、3370 萬元、4810 萬元和 880 萬元,占同期總采購額的 14.2%、12.8%、11.2% 和 6.9%。
2022 年至 2024 年,泰普森集團是樂欣戶外的第一大供應商。2025 年前 4 月,泰普森集團是公司的第二大供應商。
樂欣戶外在招股書中表示,泰普森為樂欣戶外代工折疊椅、熱壓釣魚包等產品,可以減輕公司在高峰期的生產壓力。
此外,泰普森集團還向樂欣戶外采購椅子、床椅及其他配件、帳篷及包袋等產品。
報告期內,這部分的銷售收入分別約為 8880 萬元、6100 萬元、6200 萬元和 1350 萬元,占同期總收入的 10.9%、13.2%、10.8% 和 6.1%。
也就是說,樂欣戶外無論是銷售還是采購,都較為依賴關聯方泰普森集團。因此,雙方關聯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允性值得關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報告期內,樂欣戶外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 23.2%、26.6%、26.6% 和 27.0%,而銷售給泰普森集團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為 12.5%、18.2%、20.7% 和 23.8%。
可見,樂欣戶外一直給泰普森集團提供"友情價",毛利率一直低于整體毛利率水平。
對于樂欣戶外來說,泰普森集團扮演多重角色,既是"背靠的大樹",也可能是上市路上的"待解之題"。畢竟,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"獨立運營"的要求從未松懈,而樂欣戶外的獨立性還需進一步觀察。
3、自主品牌發展偏弱,靠代工能走多遠?
值得注意的是,樂欣戶外主要依賴對外代工生產盈利。
據悉,樂欣戶外的收入主要來自 OEM/ODM(代工生產)模式。報告期內,該模式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4.1%、90.2%、92.3% 和 92.9%。
樂欣戶外提供代工服務的客戶包括全球知名戶外用品零售商迪卡儂,全球知名釣魚品牌 Rapala VMC 和 Pure Fishing,英國知名釣魚品牌 Fox、Nash、Trakker 和 Preston,以及美國知名戶外用品公司 Ardisam 等。
過度依賴對外代工存在不少風險,一旦下游客戶需求有所變化,可能會導致樂欣戶外的業績進一步下滑。
其實,樂欣戶外也早已意識到這些問題,并在試圖創立自主品牌,但至今收效甚微。
2017 年,樂欣戶外收購英國鯉魚垂釣品牌 Solar,開始了自己的 OBM(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)業務。
報告期內,公司來自 OBM 模式的收入分別約為 3370 萬元、3960 萬元、4130 萬元和 1520 萬元,占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.1%、8.5%、7.2% 和 6.8%。
樂欣戶外 OBM 模式的收入雖然在逐年增長,但是收入占比仍然不足 10%,規模較小,難以快速提振公司的業績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 Solar 外,樂欣戶外并沒有其他的自主品牌。而"代工依賴"與"自主品牌弱勢"讓公司今后的穩健增長面臨考驗。
從銷售區域來看,樂欣戶外主要向經營地點位于歐洲、中國內地、北美等地的客戶銷售產品。其中,歐洲地區是樂欣戶外最主要的銷售地。
歐洲釣魚協會數據顯示,其注冊釣魚愛好者數量從 2018 年的 2100 萬增至 2022 年的 2400 萬,帶動中高端釣竿銷量增長 34%。其中,德國、英國等國家海釣文化深厚,高端釣具需求旺盛。北歐國家冰釣裝備需求也較為旺盛,占區域總銷量的 18%,南歐國家則以淡水釣具為主。
報告期內,公司向歐洲的銷售金額分別為 5.38 億元、3.26 億元、4.20 億元和 1.89 億元,占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65.7%、70.3%、73.3% 和 84.6%,占比不斷提高,但整體銷售呈現下滑趨勢。
另外,售往北美的銷售額也從 2022 年的 1.54 億元,萎縮至 2024 年的 4995.9 萬元。
而在中國內地,樂欣戶外的布局也稍顯不足。
報告期內,樂欣戶外在中國內地分別獲得 0、4 名、13 名和 1 名新客戶,拓展新客戶的速度較為緩慢。
樂欣戶外也在招股書中坦言,盡管獲得新客戶,但由于這些客戶尚處于營運初期,采購量仍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。
未來,樂欣戶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或許需要在兩方面破局:一是,如何借助 Solar 在歐洲的基礎,真正切入當地中高端市場;二是,如何抓住國內釣魚經濟升溫的紅利,加快本土市場布局,擺脫對單一區域的依賴。
釣魚目前仍算是一種小眾愛好,樂欣戶外僅布局釣魚裝備或許也稍顯局限。接下來,公司能否成功上市,「創業最前線」也將持續關注。
* 注:文中題圖來自樂欣戶外官網。
長宏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